就业政策和服务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栏目 -> 教学质量信息 -> 就业政策和服务 -> 正文
2021年就业工作举措
时间:22021-10-10 作者: 点击数: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秉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和“根植于汽车产业,坚持走产学研合作之路,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理念,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国务院、教育部关于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求,坚持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建立了校院二级管理体系,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就业指导体系。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得到了各企事业单位的一致好评,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毕业5年平均薪酬一直保持在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学校将就业工作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环节中的重要一环,通过统一思想、强化责任、细化措施、整合资源等举措,在保障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工作上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责任机制

认真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学校始终将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领导为副组长,各学院院长、书记和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学院成立以院长、书记为组长的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校领导统筹全局、就业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各学院逐层落实、全员共同参与”的就业工作格局。学校定期召开就业工作专题会议,交流经验做法,研究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及安排部署近期工作。今年6月、7月分别召开就业工作专题会和就业工作研讨推进会,专门研究部署就业工作,推进会上,校党书记更是亲自部署。4月28日、7月1日校长办公会特别听取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领导协调和研究部署全校就业工作,切实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

完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优化目标考核内容,将就业率、就业质量、就业教育、就业服务等指标作为学生工作目标考核关键绩效指标进行量化考核。定期将就业率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通报,提高了全校师生对就业工作的关注度、紧迫感。同时提高就业工作在学生工作考核中的占比,加大就业工作奖励力度,奖励在疫情期间就业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在目标管理考核中设置就业工作单项奖,对就业工作先进个人进行奖励。

加强督促落实。学校就业部门不定期对就业工作进行通报检查,按就业率排名进行“一周一通报”,并对各学院形势政策宣传、就业底数摸清、针对性就业教育、帮扶措施、延期就业学生跟踪教育帮扶、就业统计核查落实情况进行重点督促。

5.2 构建立体化就业市场体系,打造优质供需平台

建立完善的校园招聘市场。一是充分发挥校园招聘在毕业生求职就业中的主渠道作用。建立以大型供需见面会为核心、专场招聘会为主体、小型招聘会为补充的线上线下校园招聘体系,先后推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致用人单位的一封信》《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网络招聘会参会指南》《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空中宣讲会邀请函》《电子签约使用手册》《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毕业生校园招聘服务安排(指南)》等,为企业进校招聘做好服务,仅大四上学期就有超过30%的学生通过校园就业市场与用人单位达成协议。二是积极搭建网络招聘求职平台。为做好疫情下毕业生就业工作,就业部门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由线下转为线上,为毕业生提供线上招聘、线上就业教育、线上就业指导、线上就业答疑、线上就业签约等“线上就业一条龙”服务。

构建多元化的校外招聘市场。一年来,学校就业部门联合政府机关、高校、人才机构联合举办各类招聘会10余场,与浙江省长兴县人社局达成共建人才工作联络站协议。疫情期间,借助校友会资源,通过发布《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致校友的一封信》,向各地校友发出邀请,请校友在做好疫情防控、自身健康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提供就业渠道,采取线上方式开展招聘活动。

挖掘多领域的就业渠道。一是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如“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师招考等基层项目。二是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参军入伍。三是开发助管助研岗位。支持、动员学校科研创新平台和团队(课题组)结合承担项目和经费等情况设置科研助理岗位。四是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学工部、教务处和各学院广泛宣传动员,鼓励毕业生报考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就业部门为方便毕业生报考,收集、发布了全国各高校第二学士学位教育报名网址。五是加大创业带动就业。大学生创业基地入驻新企业时,优先毕业生企业;对于创业基地现有企业,鼓励吸纳更多我校毕业生就业。学校创新创业学院主动与十堰市相关孵化器对接,推荐我校毕业生就业。

二、构建精细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助力学生顺利就业

建立完善的毕业生教育工作体系。一是出台了毕业生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分学校、学院、班级三个层面,从加强"就业形势政策"教育、加强毕业生理想信念和诚信感恩教育、加强毕业生帮扶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加强毕业生安全教育四个维度进一步明确了毕业生教育的内容,使毕业生教育更具操作性。开展“四个一”活动,即举办一场就业形势报告会、一场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一场公考备考指导、一场毕业生“简历诊断”活动。二是营造积极的就业氛围。在学校主干道、教学楼、宿舍等区域悬挂横幅标语、张贴海报,渲染深厚的校园就业氛围,促进毕业生积极就业。

建立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各二级学院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就业指导服务。如构建“班主任-辅导员-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全方位责任体系,三方通力合作,协助学生毕业就业。开展“专人帮扶计划”,采用“二对一”的模式,给每位毕业生指定两位指导老师帮助学生毕业、就业,对毕业生进行个性化精准指导,并建立学校、学院、家长、毕业生、用人单位“五位一体”就业联动机制。如以重点困难突破为主,多层次、全方面的扶持学生毕业就业,形成了“院—系—班”的三方协同,“学校—老师—家长”的多方督促机制,各系主任、专业负责人共享资源拓宽就业渠道;毕业班班主任加强家校联系,协同家长合力育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从专业角度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及就业选择。如依托校友助力,促进学生就业等等。

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帮扶机制。一是形势政策宣传到位。增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帮助毕业生客观认识当前就业形势和疫情影响,结合自身实际和岗位要求,合理调整就业预期。二是就业底数摸清到位。实时准确掌握每位毕业生的就业进展,为毕业生建立就业档案。对已就业的毕业生进行分类统计,实事求是统计毕业生就业去向,实现“就业去向落实一人,数据信息上报一人”,做到就业状况数据“日日清”。对未就业的毕业生建立台账管理,实行分类帮扶和“一人一策”动态管理,优先推荐岗位。三是针对性就业教育到位。对考研、公招考试、参军、创业、出国留学、暂不就业等不同类型的毕业生,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教育、心理疏导、职业规划指导,引导学生根据形势变化和社会需求合理调整目标。加强线上线下考试、求职应聘方法培训指导。四是帮扶措施到位。突出抓好帮扶重点群体就业,特别针对农村生源、建档立卡贫困家庭、52个未摘帽贫困县及残疾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开展分类指导和精准帮扶。累计为2463名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发放金额27万余元,实现毕业生求职补贴发放全覆盖。五是延期就业学生跟踪教育帮扶到位。到年底前,持续跟踪建立未就业毕业生数据库,有针对性地持续为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岗位信息和求职指导,及时通知其参加各种招聘活动,并做好就业材料的催收和统计。

建立完善的统计核查工作机制。制订了《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工作管理办法》,一方面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利用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了解我校毕业生就业动态,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各二级学院可实时掌握毕业生的就业动态,以便对毕业生有选择性的进行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工作状况并提供帮扶。就业办分别于2020年2月及5月对全校所有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督促二级学院对每一位未就业的毕业生制定具体措施,分类管理、分类教育,做到精准帮扶。另一方面认真落实毕业生统计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上级关于报送就业进展情况的要求和规定,及时准确报送就业相关数据,实行日上报、日清、周通报、月报制度。在就业统计核查上,采取学校、学院、班级“三级核查”的工作方式,并对核查整改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好就业数据复查工作;二是确保数据真实,挤干水分,严格落实“四不准”要求;三是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就业跟踪与服务。暑假期间,二级学院对本学院的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核查,学校就业办公室共开展三轮电话、短信就业核查,对毕业生进行了全覆盖,核查次数及人数比例均为历史最高。

建立严格的用人单位审核管理制度。一是对就业信息网站上发布的招聘信息严格审核,认真审核用人单位的资质和招聘人员身份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建立企业招聘诚信档案,诚信优质企业优先邀请,诚信缺失的企业列入招聘黑名单,取消进校招聘资格。一年来审核企业1800多家,职位信息3300多条,各类招聘公告500多条,专场招聘会信息151条,大小型招聘会企业信息1700多条。部分企业因资质、诚信缺失、职位不匹配、存在较高就业风险等原因被拒绝进校招聘,切实保障了毕业生的合法权益,降低了就业风险,提高了就业工作效果。

建立规范的就业管理服务制度。一是规范就业派遣服务,加强对就业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正确解读上级政策和学校规定,在学生就业手续咨询和办理、催收学生就业材料等工作中,做到制度不走样、学生零投诉。加强对学生签约及派遣流程的指导,让学生在与用人单位对接时远离就业陷阱,在办理就业手续时少走弯路,同时杜绝派遣方案简单粗放,坚决杜绝未经学生同意代签派遣方案等“被就业”现象的发生。二是开展就业培训工作,组织开展就业形势和政策培训,提高就业工作人员对就业形势的认识分析能力、就业政策及工作程序的把握解读能力。组织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毕业班辅导员和就业工作人员的就业指导能力和业务操作水平。三是开展用人单位跟踪调查,利用大型招聘会、专场招聘会契机,与用人单位进行访谈,或对用人单位开展问卷调查,对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就业基地建设、校友联络走访等方面开展调研,了解掌握毕业生就业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对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反馈意见。

上一条:2022年就业工作举措
下一条:2020年就业工作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