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职工代表大会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栏目 -> 基本信息 -> 教职工代表大会 -> 正文
竞进提质争一流  策马扬鞭促跨越——校长张文学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第十届教代会暨十一届工代会第三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时间:22021-03-29 作者: 点击数: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特邀代表和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一、2020年工作回顾

2020年是极不平凡、极不容易的一年。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困难挑战前所未有。一年来,全校上下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较好地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疫情防控和学校事业发展的“双胜利”。总结一年的工作,主要取得以下十项成绩:

(一)疫情防控取得好成绩

面对来势凶猛的疫情,学校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师生至上,生命至上”,及时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科学研判、周密部署,在省属高校中,教职工最早复工、学生最早开展返校演练;10个专项工作组和各单位责任上肩、措施落地,联防联控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开展;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员工担当有为、冲锋在前,活跃在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一线,坚守在线上线下教学一线,奋战在校园防控一线,下沉在社区治理一线。学校校园内没有出现确诊、疑似病例,被评定为“无疫单位”,荣获“十堰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二)党建工作开创新局面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出台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责任清单》,持续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层层压实主体责任,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到位,有效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和“十进十建十强化”活动,开展专项检查和监督,政治生态更加清朗。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建立了“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落实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断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五个思政”建设,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学校获评“2017—2019省级文明单位”。聚焦基层党建和干部队伍建设,图书馆党支部通过“全国样板党支部”验收,学校获评十堰市2019年度“党建工作先进单位”、3个基层党组织获评十堰市“党建工作示范单位”,选任和调整53名处科级干部,党员干部队伍更具活力。凝聚统战群团合力,加强各民主党派建设和民族宗教工作;推动团学改革,1个基层团总支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总支”,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获省级以上奖励35项;加强离退休工作,积极发挥关工委作用,学校老年协会获评“湖北省高校老有所为先进集体”,校园氛围更加和谐。

(三)“升大”工程取得新进展

全面系统总结“十三五”时期学校事业发展成绩,科学编制“2020—2035”中长期战略规划和“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发挥目标管理导向作用,“升大”各项目标任务取得有效进展,对照教育部大学设置标准的30项指标条件,现已达标25项,在2021校友会中国大学主榜排名第321位,较2020前进109位,向大学更名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四)“三风”建设展现新气象

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优化工作流程,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推进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教职工考核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大力培育和宣传教师先进典型,评选和表彰了109名教职工,弘扬了尊师重教良好风尚。坚持严管厚爱善导,学生上课率、四六级通过率明显提升,缺考率、舞弊率同比下降。

(五)学科专业建设实现新突破

推进“双一流”建设,新增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申报待批4个硕士点,硕士研究生招生171人,比2019年增长74人。以新工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推进专业改造升级,获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建设项目3项(数量居全国高校第60名)、国家一流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6个1个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动态调整本科专业布局和招生计划,新增2个本科专业,本科生招生达到3764人、专升本招生966人。

(六)人才培养质量获得新提升

强化立德树人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的价值引领,落实学校《一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实施方案》,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大力改善学生实习实训条件,新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4个。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监控,研究生教研项目立项11项。学科竞赛“一院一品、一专一赛”实现学院和专业全覆盖,国家级A类重点赛事获奖35项,在2016—2020全国大学生竞赛榜排名235位,较上轮次前进27位;完善协同育人体系,深入开展“学海领航”,优秀学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资助育人效果显著提升,心理健康体系逐步完善,国防教育和征兵工作圆满完成,阳光体育锻炼参与率达到97.6%,省级体育竞赛获奖52项(其中前三名28项)。科技学院坚持因材施教,持续深化教学改革,获省级一流专业1个,1名学生获“长江学子”荣誉称号。加强就业指导帮扶,研究生实现百分百就业,本科生就业率达88.2%,居省属高校前列。

(七)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优化引才工作机制,引进博士25人,18人获省市级人才项目,其中湖北省“名师工作室”1人,“省政府津贴专家”1人;有效提高教师培训的数量和质量,开展教师综合技能和ISW国际认证等一系列高水平培训,全年培训教师2955人次、覆盖率达80%;推进青年教师导师制,注重青年教师工程能力培养,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改善、质量进一步提高。重视职称评审工作,完成了2020年度教师、实验系列、工勤岗位评审、晋级及聘用工作。

(八)科研创新能力实现新跃升

获国际知名奖项“红点设计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科技进步奖2项、科研项目265项,新增省级科技平台2个、省级校企联合创新中心14个,年度科研经费5919万元。发表核心及三大检索论文140篇,学术著作25部。积极参与“双百行动”,成立了中国工程科技十堰产业技术研究院(十堰市首个产研院),建成了十堰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检测服务中心,6个地方智库积极服务地方发展,军工保密二级资质顺利通过省军民融合办进校考察。学校科协被湖北省科协评为“优秀调查站点”。

(九)开放融合发展打开新局面

与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签署《校企战略合作协议》,与北京高校深化了高层互访交流机制;选派10名2020级本科生赴北京理工大学交流学习;校友和企事业单位向学校捐赠330万元和其他物资,帮助学校抗击疫情;武汉事业部调整为武汉产学研基地,襄阳产学研基地获襄阳市政府960万元支持并启动建设;探索成人教育新模式,培训工作取得新发展;争取到东风公司捐赠纸质图书25万册,馆藏图书突破百万册大关;向对口帮扶单位拨付资金30余万元,消费扶贫采购价值46.3万元的农产品;国际交流合作重心从线下转到线上,举办13次微沙龙活动,10名教师获国家和省级出国研修项目,师生积极参加国外合作大学线上学习与培训项目,留学生无一例撤侨、无一例退学。

(十)办学保障水平再上新台阶

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相关配套制度建设,依法治理效能进一步释放。规范教育事业统计口径,逐步建立起数据中心,学校获2020年度“十堰市档案工作达标先进单位”。制定了《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开展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学校收入达到3.7亿元。汽车产业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大楼顺利开工建设,“智慧校园”项目完成验收,能源智慧化建设有序推进。开展了工程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全年工程项目审减建设资金239万元。顺利完成了全年招标采购和门面房屋公开招租,驾校收入237.7万元。投入近110万元用于“七防工程”建设,学校获市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提高职工收入水平,为在职教职工发放了每月300元全勤奖、调增了绩效工资基数,全年人均工资收入增长8400元;落实了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政策。积极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组织教职工体检,保障师生身体健康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我们不会忘记疫情袭来,全校师生特别是抗疫一线工作人员、志愿服务人员,不惧危险、挺身而出、连续作战、守护校园的动人身影;不会忘记学校校友、兄弟高校、行业企业慷慨解囊、雪中送炭,第一时间送来生活用品、防疫物资的深情厚谊;不会忘记每一位教职员工坚守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岗位,奋战在值班室、电脑前和岗位上的工作场面;不会忘记全校上下坚持“目标不变、任务不减”,千方百计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增强信心、迎难而上,扎实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决心和干劲。这就是新时代汽院精神的最好表达,最美诠释!我为大家过去一年的表现点赞,让我们共同为大家过去一年的辛苦付出鼓掌!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成绩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同志们,大家团结一心,砥砺奋进,在疫情大战大考中交出满意答卷,为“十三五”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五年,党的建设坚持一体化推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清零,完成了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荣获“省级文明校园”称号。健全协同育人体系,深入开展“学海领航”和“三风”建设活动,推动“三全育人”和“五个思政”落实见效。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荣获市级“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成立了党委教师工作部,进一步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高度重视统战、群团、离退休工作,进一步凝聚了发展合力。

——这五年,办学指标实现一连串突破。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推进,专任教师达到825人(其中高级职称428人、博士97),新增“BR计划”1名、国务院津贴专家1名、“CT学者”2名(达到4名)、省级教学名师3名。双“一流”建设成效显著,建成1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本科专业达到41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个,2个本科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学校入选教育部新工科首批高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其中一等奖2项),顺利接受本科教学质量审核评估并获较高评价。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3项,承担科研项目1191项,科研经费总额达到2.95亿。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显著提高,获批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创业学院,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奖项1570项,“东风HUAT车队”获2017年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全国总冠军。学校在全国大学生竞赛五轮总排行榜排名第251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省属高校前列。

——这五年,开放办学获得一系列成果。服务区域和产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成立了学校理事会,出台了《服务十堰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服务东风行动计划》,建成武当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十堰发展战略研究院等6个地方高端智库,参与“双百行动”,与中国工程院共建“中国工程科技十堰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北京理工大学等4所北京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先后投入190.2万元扶贫资金,对口帮扶的8户,均于2019年提前脱贫。国际化教育布局不断拓展,新增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出国访学交流教师53人、学生297人,招收来华留学生40人。

——这五年,服务保障跨上一大步台阶。基础条件得到有力改善,“十三五”期间学校收入年均增长8.6%;1000亩校区扩建获市规委会批准,汽车产业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大楼正式开工建设,建成教师发展中心等20余个教学科研活动场地,建成3栋学生公寓,并实现学生公寓空调全覆盖;馆藏纸质图书达到110.4万册。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突破万人,其中研究生363人、本科生10197人、科技学院学生4988人,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服务保障能力大幅提高,“十三五”期间在职教职工收入年均增长12.1%;严格落实国家关于离退休职工调整待遇的规定,离退休职工享受与在职职工同等的福利待遇。持续推进美丽校园建设,建成校史馆、汽车文化广场、武当文化研究中心。档案工作晋升为“省一级”,学校连续五年获评十堰市“档案工作达标先进单位”。

——这五年,学校治理取得一系列成效。依法治校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章程》核准发布,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教授治学体系和校院两级教代会制度不断完善,制度“清废改立”有序推进,学校荣获十堰市“六五”普法先进集体、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对内设机构、二级基层党组织进行了优化调整,职能部门管理服务效能和二级学院办学活力进一步提升。平安校园建设成效显著,学校连续五年获评十堰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过去的五年,我们咬定发展不放松,笃定实干不懈怠,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学校党委带领全校师生和离退休同志们齐心协力、拼搏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全校师生和离退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总结五年的成就,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内一流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必须做到“六个坚持”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不动摇,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

二是坚持“解放思想”不松劲,解放思想是前提,只有主动思变、努力求变、积极促变,破除传统僵化思想观念的束缚,才能在变局中开新局,于危机中育新机;

是坚持“质量提升”不放松,环境和形势都在不断变化,只有咬定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在一系列大变革中始终保持发展的定力和动力;

四是坚持“特色办学”不停顿,要进一步彰显汽车特色,打造出鲜明的学科特色、专业特色、育人特色,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五是坚持“汽院精神”不懈怠“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汽院精神是过去我们取得各项成绩的力量源泉,更是指引汽院师生开创美好未来的不竭动力;

六是坚持“服务师生”不松懈一切为了师生,为了师生一切,把增进师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六个坚持”是过去五年我们管党治校、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也是指导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期的指导性方略,我们要坚持好,运用好、发展好。

各位代表、同志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学校事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与国内外一流大学相比,存在一空:国内一流学科空白;“两缺”:高层次人才紧缺、办学经费紧缺;“三少”:高层次平台少、高级别项目少、高水平成果少;“四慢”:开放办学步伐慢、管理体制改革进程慢、软硬件建设提升速度慢、国际化项目开拓进展慢。这些问题都是长期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难题,我们一定要勇于直面、敢于担当、善于作为,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持之以恒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校师生的期望。

各位代表,同志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展望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提升。身处新的伟大时代,面临新的机遇挑战,展望学校发展远景,提出“三步走”的战略,即“十四五”时期实现大学更名;再用五年的时间,在2030年成为博士授权单位,建成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在2035年达成国内一流应用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

蓝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十四五”时期,可以说是“双一流”建设的排位赛,机不可失。我们必须明确定位、找准方位,围绕“学校成功更名为大学”的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汽院精神,以“质量立校、科技兴校、人才强校、特色扬校、依法治校、开放活校”为方略,争取进入“双一流”建设俱乐部,建成“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美丽汽院、“治理有序、风清气正”的清朗汽院、“资源共享、便捷高效”的智慧汽院、“师生满意、生活舒畅”的幸福汽院。

一是夯实底盘大梁。就是在办学条件和办学规模上,稳步扩大学校发展的基本盘。学校收入要实现翻番,教职工收入稳步增长;专任教师要突破1000人(其中博士占比35%,教授120人);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8000人(含科技学院,其中硕士研究生突破1000人、来华留学生达到100人);校区扩建第一期工程建成使用,武汉基地和襄阳基地实现高效运转,“一主两翼”的办学格局真正落地。

二是优化治理架构。就是在学校治理体系建设和文化软实力上,释放办学活力,增强内生动力。要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制度执行,推进简政放权,突出二级学院的主体地位,发挥好职能部门和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形成“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治理格局。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与宣传大格局系统工程,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品牌文化建设,优化行为文化建设,完善制度文化建设,统筹环境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

三是激发核心动力。就是在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上,切实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新一轮“双一流”评选中争得一席之地。1至2个学科进入国内一流学科行列,工程学要进入ESI前1%,1个学科争取达到博士学位授权点申请条件;国家级一流专业达到3—4个,5—7个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级教学成果实现零的突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达到3至4个;全国高校大学生学科竞赛排名进入前200名,考研升学率达到20%,就业率保持在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前列,高端就业、高质量就业比例明显提升。

四是增强社会影响。就是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上,有效提升学校贡献度和影响力,擦亮学校在区域和行业中的名片。要围绕高层次平台、高级别项目、高水平成果的目标任务,争取在国家级科技奖项、创新团队、平台基地实现突破,获得2项国家级科技奖项,新增1个国家级团队,联合建成1个国家级平台。要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2025年度科研经费要突破1个亿。要抓紧高端智库建设,1个智库入选省级高端智库行列。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坚信,只要我们锚定目标、咬紧牙关,团结一心、砥砺奋进,“十四五”大学更名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三步走”规划的美好蓝图一定能变为现实。

三、2021年重点工作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学校把2021年定为“提质进位之年”,确定了谋求突破、跨越发展的基调,就是要全校师生凝心聚力,以开放的理念、昂扬的斗志、奋进的姿态,按照一个统领、两大改革、三项提升、四个进位的发展思路谋篇布局,让各项工作跨上一个新台阶,为学校实现大学更名、建成国内一流应用研究型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个统领: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落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责任清单》,不断提升管党治党、办学治校、教书育人能力和水平。常态化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开展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和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用好用足“四种形态”。聚焦“五个思政”,做实“三全育人”,持续深化“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扎实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强化二级党组织政治功能,推进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提升干部队伍能力。做好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工作,助力社区治理水平提升。进一步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引领,持续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召开学校教代会、工代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召开团代会,提升共青团工作科学化水平。加强离退休工作,进一步发挥关工委作用。

——两大改革:以深化治理体系改革、教育评价改革为动力,充分释放学校发展的生机活力。

深化治理体系改革。坚持依法治校,不断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提升学校治理水平。编制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质量“十四五”规划;强化目标管理,狠抓制度执行和工作落实;坚持“二级学院办大学”的理念,深入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给予二级学院更大的资源配置权和发展空间。按照“保稳定、强改革、提质量、增效益”的原则,推进科技学院健康发展;坚持简政放权,理顺职责关系,简化办事流程,形成“层次清晰、相互配合、活力充沛”的内部管理体系,提高治理效能和师生满意度;强化分配导向,用好捐赠、创收、教学、科研等奖励办法,让政策真正落地落实、真正发挥激励导向作用,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优化管理流程,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开展数据治理和统计,服务大学建设的需要。

扎实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加强对上级关于教育评价改革配套政策的研究学习,创寻机遇、抢抓机遇。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各项部署要求与学校“十四五”规划、目标考核、职称评聘、学科专业建设、学术评价、“三风”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将“破五唯”作为改革和优化评价机制的突破口,扎实推进各项清理规范工作,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确保教育评价改革真正落地见效,不断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实力。落实《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推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深度融合。

——三项提升:以提升“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质量、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水平、办学条件和民生保障能力”为抓手,筑牢学校事业发展基础。

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质量。人才是第一资源,要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作为支撑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

一方面要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产教融合,发挥产学研合作资源优势,建好产业学院;申报“双万计划”,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校内专业评估,启动新一轮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加大应用型学科、专业、课程改革力度,进一步提升专业和课程建设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快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管理体系,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构建协同育人体系,深入开展“学海领航”和“五帮五促”活动,统筹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学生资助、国防教育等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水平。要建立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关心人才、服务人才、留住人才的联动机制。加大人才引育和服务力度,重点引进博士,加强教学名师培育,申报各类人才项目,强化教师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建设更多优秀的学科创新团队、教学科研团队和学生工作团队。建立部门协同服务人才工作体系,做好服务保障,使全体教职工感受到汽院大家庭的温暖。优化职业发展体系,实施职业发展规划指导和能力提升计划,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改进职称评审,完善教师返聘制度。

有效提升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水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把有效提升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水平作为学校支撑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有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围绕高层次平台、高级别项目、高水平成果的目标任务,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实现“科研指数有所提高、科技经费稳定增长、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能力显著提升”的目标,切实把学校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优势、人才优势、发展优势。坚持协同创新,建设华中科技大学国家级光电协同创新中心分中心,建成新能源汽车关键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进一步提升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平台的研究水平。

另一方面持续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主动对接地方政府和企业,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争取军民融合项目,支持武当文化研究中心、十堰发展战略研究院等地方智库创新工作模式,继续开展服务十堰和服务东风行动,提高服务能力;用好“京鄂对口协作”,服务“双百行动”,建好“湖北省中国工程科技十堰产业技术研究院”“十堰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检测服务中心”;坚持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完善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提升学校继续教育能力和效益。

切实提升办学条件和民生保障能力。民生是头等大事。要把提升基本办学条件和民生保障能力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来抓。

一方面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要争取多方支持,完成校区扩建两个批次的土地划拨工作,产教大楼要完成70%工作进度;加快美丽校园建设,改善图书馆的软硬件条件,推进能源智慧化系统建设,实现校园环境“美化、文化、亮化”;提升财务资产管理质效,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发挥审计监督服务作用,规范国有资产采购、管理和处置,稳妥推进校属企业体制改革。

另一方面切实提升民生保障能力。科学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食堂安全监管,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稳步提升教职工收入,帮扶特殊群体师生,落实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的社会保障政策,平稳推进养老保险改革;改善师生生活学习环境,推进学校老旧小区(二期)和周转房改造,积极推动家属区住宅加装电梯,开展师生广泛参与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师生精神文化生活;筑牢平安校园安全防线,把国家安全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加强平安校园“七防工程”建设、消防安全及实验室安全管理,紧密联系属地街道、社区部门,共创共建共享和谐平安文明校园。

——四个进位:以“项目平台、关键指标、办学空间、文化软实力”为突破口,促进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跨越发展。

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们必须冷静的认识到,当前高校发展已不仅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是舟慢则退,我们必须以一往无前的决心、毅力和干劲做好今年的工作,以全年精彩体现学校“2021提质进位年”的内涵。

“项目平台”提一档。平台决定格局,格局决定高度。我们要把眼光放长远一点,格局放大一点,在项目平台的提档升级上下功夫。科研教学成果再提一级,抓实抓好国家级、省级协同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建设和重大重点项目(特别是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和培育工作,确保新增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国家级科技奖励2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确保全年科研经费到账3000万元;师资队伍建设再进一步,获省级人才项目3项,引进和培养博士30人,4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比例不低于70%;学生获奖质量再上一档,要在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各类实践活动中争获更多国家级奖项。

“关键指标”进一位。学校的今年的重点任务和关键绩效指标已经下达,我们要把基础指标作为底线,发展指标作为目标,挑战指标作为追求,认真抓好重点任务的落实。大力争创国内一流学科,启动博士授权单位立项建设,获批2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产出12项学科标志性成果;深入推进双万计划和专业内涵建设,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1—2个、一流课程1—2门;抓好人才培养“三率一排名”,就业率继续保持在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前列,考研升学率要达到12%,阳光体育锻炼学生参与率要达到95%以上。重中之重的是,要在高考改革的新一轮洗牌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理工类投档线在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排名17名以内。

“办学空间”扩一步。我们要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来解决办学空间的问题。校内来看,除了校区扩建和产教大楼,我们还要利用好政府债券窗口期,建好项目库,加快推进一批项目建设;继续开源节流,把现有的办学资源效能再提高、再放大,全校收入要突破4个亿。国内来看,我们要加强与武汉、东风公司、十堰、襄阳、随州的联系,推进武汉产学研基地、武汉教学基地、襄阳产学研基地建设;用好“京鄂对口协作”,在人才培养、智能制造、科技创新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发挥理事会、校友会、基金会的作用,搭建学校、地方和企业共享发展平台。国际来看,要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教师出国学习、来华留学生招生和培养工作,寻求合作办学项目新突破。

“文化软实力”升一级。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软实力的精髓。我们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校史校情教育和5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做好校史编纂,传承红色基因,发扬三线建设精神,挖掘“孟少农精神”,凝练出全校师生广泛认同、经得起时间检验,并自觉转化为实际言行的“新时代汽院精神”;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推进体现学科专业特色的“一院一品”项目;要将汽院精神、办学理念、校风校训、学科专业特色等具体化为精炼的词句、简洁的图形、可见的实物,形成标准化、系统化的对内对外宣传标语、文化品牌、展示平台等,引领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导向,提升学校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永葆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进一步发扬乘风波浪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脚踏实地永不松懈的实干精神、勇往直前不甘落后的争先精神、生命不息耕耘不止的奉献精神,谋定而后动,谋定而快动,以新理念、新姿态、新作为,书写国内一流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发展的奋进之笔,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上一条: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奋力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校长张文学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第十届教代会暨十一届工代会第四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下一条:钟毓宁校长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第十届教代会暨十一届工代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